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为进一步提升村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守护村民“钱袋子”,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近日,我们邀请了上海律宏律师事务所吴宇恒律师来到华亭村委会开展一期“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题法治宣传课程,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实用、易懂的“防骗指南”。
课程开始,吴宇恒律师从法律定义入手,明确电信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互联网等非接触式媒介,虚构事实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吴律师总结了电信诈骗的四大特征,他特别强调了 "电信诈骗识别公式":身份无法确认 + 非见面沟通 + 要求转账,遇到这三种情况务必高度警惕。
为进一步筑牢村民防骗防线,吴律师还为大家送上“预防电信诈骗十守则”,明确日常防范核心要点:不点击短信中的陌生链接,不向任何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随意告知他人银行卡号、密码及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不轻易相信陌生来电,遇可疑情况需主动拨打官方电话核实对方身份,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同时,他带领村民共同朗读防骗顺口溜,让简洁好记的防骗口诀深入人心。
针对“万一遭遇诈骗”的突发情况,还系统讲解了“补救五大招”:第一时间拨打 110 报警或前往就近派出所报案,并妥善留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连续5次输入骗子银行账户错误密码,临时冻结对方账户24小时以争取时间;拨打中国银联专线95516请求协助拦截资金;通过骗子账户所属银行的网上银行再次锁定其账户功能,防止资金转移;及时联系自身汇款银行柜台,向工作人员说明被骗情况,寻求专业帮助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最后,吴宇恒律师与村民们展开互动交流,针对村民提出的“收到陌生短信该怎么办”“亲友网上借款如何核实”等问题,逐一耐心解答。现场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次课程内容实用、案例鲜活,不仅认清了诈骗套路,更学会了具体的防范和补救方法。
通过吴律师的详细讲解让抽象的法律知识变成了可操作、能实用的生活指南,不仅提升了村民们的法治素养,更激发了村民们主动参与防骗的意识。课程结束后,村民们纷纷表示,此次法宣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让他们对电信诈骗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许多实用的防范技巧和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