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家长越是宠溺孩子,孩子就越反抗离你越来越远呢?大家好!欢迎来到律宏调解中心“家庭教育研习社”,与主理人秋秋一同研习育儿课题。
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家长们就开始各种操碎了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但往往家长越是操心,越是宠爱,孩子对家长的态度就越是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把责任还给孩子
人从出生开始就从未停止找寻自我,终其一身只为寻找一个“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的叛逆,都在宣誓“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很多家长都缺乏对孩子独立性的认知,总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他们需要我的帮助。
我们去餐厅用餐总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家长不停催促孩子“快点吃饭呀!不要看ipad啦,不吃要饿肚子的呀!”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孩子大声的吼道:“我不要吃!你好烦呀!”有没有发现,当你越是宠孩子,孩子就越是轻视你?家长会感到特别委曲,为什么我对他这么好,但他好像完全感觉不到?!
那是因为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以自己的感受来判断孩子的感受。然而,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喜好、感受、责任,但鲜有家长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家长一直在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约束孩子的行为。家长的思维模式形成于自己的幼年,而孩子的幼年与家长的幼年已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思维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仍以惯用的简单的教养方式,必然适得其反。每个家长都希望培养独立、有担当的孩子,但扪心自问,你给孩子独立承担责任的机会了吗?
二、爱要有边界
在家庭中,家长有家长的责任,孩子也有孩子的责任,但往往家长会把孩子的责任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家长应当需要有一个认知,即家长和孩子之间是存在边界的,往往宠溺的家庭是边界不清甚至没有边界的。缺乏边界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错位,矛盾也就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显现。
尊敬长辈,长幼有序,这解释中华传统的家庭教养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界线。而当今社会由于家庭结构的巨变,导致家庭秩序逐渐被弱化,在一些家庭中,当家长特别宠爱孩子的时候,孩子是看不到那条界“线”的。当孩子越过了对家长的“界线”,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对家长的轻视,该写的作业可以不写,该上的课可以不去。
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离开家长的,当孩子进入社会后,就没人能像家长一样包容他,终将历尽现实社会的残酷洗礼。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树立边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到底如何把握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边界呢?我们下期再聊!
家庭教育研习社,愿每个家长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